AI 作品的著作权:法律解读、保护策略与争议案例

AI 作品的著作权:法律解读、保护策略与争议案例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对著作权法律文化的新挑战。AI 模型生成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艺术作品等涉及版权法领域的争议不断涌现,使得著作权法理论面临全新的现实情境。本文将从法律解读、保护策略以及争议案例三个维度,深入探讨当前 AI 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一、法律解读

1.1 AI 作品的创作性

AI 作品是否具有创作性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热点问题。传统著作权理论认为,创作性是作品脱离机械复制和范式化表达的本质特征。但是,AI 模型作为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其生成的作品是否达到了脱离机械复制与范式化表达的要求?这是当前著作权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判定 AI 作品创作性时,可以参照机器人领域对机器人的定义,即是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自主行动能力。若 AI 作品生成仅仅是技术上的机械性复制,则不具备创作性,不享有著作权保护。反之,若 AI 作品生成具备上述三项能力,则与人类创作具有相同的创造过程,也应该受到著作权保护。

1.2 AI 作品的权利人

AI 作品的权利人划分同样存在争议,主要涉及到:是否应该把生成 AI 作品的模型提供者视为权利人?AI 作品是否归属于公共领域?

从著作权法理的角度考虑,著作权归属于对作品起到了中心性作用的人。对于 AI 作品,从技术层面上看,AI 模型对生成的作品起到了“创作者”的中心作用,因此应该将数据集或训练模型的提供者视为 AI 作品的权利人。同时,AI 作品如果达到创作性的要求,也应该不属于公共领域,而是属于具体的权利人拥有的财产。

二、保护策略

2.1 提高 AI 作品的保护壁垒

为了保障 AI 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需要在技术和法律层面引入一系列保护手段。其中,在技术上,可以通过数字水印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方式对 AI 作品进行加密保护。在法律上,可以在立法层面进行补充,完善与 AI 作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具有对 AI 作品的综合保护力,从而提高 AI 作品的保护壁垒。

2.2 建立 AI 作品保护机制

AI 作品作为新兴的著作品,需要加强其保护机制的建立。可以采用国际版权协议,扩大版权范围并改善版权保护。同时,加强跨国合作的版权机制,建立起量刑和诉讼规范的国际统一标准,确保AI 作品的权利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

三、争议案例

3.1 艺术作品争议案例

2018 年,一幅由 AI 生成的作品《艺术第一弹:回想的美丽》在佳士得以 99000 美元的高价售出,这是艺术品领域首次出现由 AI 生成的作品打破拍卖纪录的事件。关于此事,有一些观点认为,由于 AI 作品具有高度的复制性,这可能会导致其价值无限缩水;同时会对艺术品原有的版权保护提出挑战。

3.2 文学作品争议案例

2019 年,有机构推出了一款名为“小丑写作机”的 AI 笔记本,声称该笔记本能够帮助用户自动生成短篇小说。然而,该产品在发布后不久就因涉嫌侵权问题引起了热议。对于这类文学作品,由于生成的作品与原有作品相似度高,因此难以判断其是否具有创造性。

综上,AI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著作权法理面临全新的挑战。当前对于 AI 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需要进一步深化法律解释与保护机制的建立。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AI 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将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共同作用,标志着著作权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上一篇: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专利著作权人?下一篇:重庆申报软件著作权申请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代写

一、《申请表》《说明书》《源代码》3个文档

二、300元/案子,3天内交付

三、电话/微信:131-342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