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软件著作权罪认定标准

侵犯软件著作权罪认定标准

软件著作权是指软件的知识产权,即软件的作者或者其他合法权利人对软件著作的经济利益和署名权的保护。软件著作权法规定了软件著作权的范围、享有和侵权等方面的规定。侵犯软件著作权罪认定标准是指判断行为是否构成侵犯软件著作权罪的标准。

侵犯软件著作权指的是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复制、传播、销售他人享有软件著作权的软件作品等行为。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以任何方式侵犯软件著作权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构成侵犯软件著作权罪的条件

侵犯软件著作权罪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有软件著作权人:有拥有软件著作权的作者、继承人和合法权利人;

2. 未经许可:未经软件著作权人的授权或许可,擅自使用、复制、传播、销售他人享有软件著作权的软件作品等行为;

3. 数量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侵犯软件著作权的数量较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二、侵权行为行为标准

侵权行为标准是指决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的标准。在侵犯软件著作权案件中,侵权行为主要包括:

1. 擅自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权的软件作品;

2. 擅自复制、传播或销售他人享有软件著作权的软件作品;

3. 擅自为他人安装、使用或维护他人享有软件著作权的软件作品等。

三、责任人及其法律责任

侵犯软件著作权罪的主要责任人包括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

1. 直接责任人:即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包括使用、复制、传播、销售他人享有软件著作权的软件作品等行为人。

侵犯软件著作权罪的直接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法行为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独处以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破坏性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间接责任人:侵权行为是他人实施的,但因为提供帮助或支持而构成间接责任人。

间接责任人应当对其提供的支持或帮助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侵犯软件著作权罪的间接责任人,可以等同于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同时,利用互联网、网络加密技术等手段制作、复制、传播、销售盗版软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从严惩处。

总之,侵犯软件著作权罪的认定标准,有助于保护软件开发者的合法权益和创新成果。在互联网时代,侵权成本较低,侵权行为更容易发生,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广泛开展侵权行为的防范和打击。同时,政府、社会应该加强对侵权行为的监管和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侵权行为的发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上一篇:91软件获得著作权,为什么这是个大新闻?下一篇:软件著作权申请表能查到吗(标题软件著作权申请表能查到吗?——详解中国软件著作权申请流程及其途径

软件著作权说明书代写

一、《申请表》《说明书》《源代码》3个文档

二、300元/案子,3天内交付

三、电话/微信:131-3426-9169